全国咨询热线:189-1696-2723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株洲非公有制企业成长密码

来源:开云体育官网莱斯特城赞助商    发布时间:2025-04-18 04:34:16

习在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

产品介绍

  习在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逐步的提升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在株洲,民营经济蒸蒸日上,非公有制企业贡献了全市67.9%的GDP、70%的税收、90%以上的新增就业,94%以上的规模工业公司和80%的高新技术企业均为民企。从科学技术创新到先进制造,再到绿色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展现出的强大发展韧性和无限潜力,正在为城市的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3月13日,株洲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会召开,制造名城再次以城市之名礼遇非公有制企业家,问需于企、问计于企,鼓励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家振奋精神,创新实干,积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对时代变革的风口和挑战,株洲民营经济何以闯关夺隘、奋力前行?联播观察《株洲民营企业成长密码》为你解密。

  “创新是株洲民企的成长法则,更是融入血脉的发展基因。”株洲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这座拥有8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城市(其中民企60家、占比71.4%),正将“创新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在湖南创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一场颠覆硬质合金行业的革命正在进行。传统研发模式下,一款新材料的诞生需要数千次人工试验,耗时数月甚至数年。而如今,企业通过部署AI大模型,对海量实验数据来进行深度学习,一天内就可以完成数万次模拟实验。“AI不仅能预测最优配方,还能自主优化工艺路径,研发周期缩短70%以上。”企业负责人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介绍道。这一创新不仅让企业年研发成本大幅度降低,还推动了株洲硬质合金产业向智能化研发转型。

  创新不止于单一技术突破。株洲联诚集团车间内,自主研发的Mireo冷却装置整齐排列,这款用于高端轨道交通装备的通风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成为中车株机、中车电机等国企的指定供应商。而在湖南世鑫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碳陶制动盘正批量下线,其耐高温、轻量化的特性,让中国高铁制动系统摆脱了对德、日技术的依赖。“我们从零开始攻克了12项关键技术,申请专利37项。”公司首席技术官透露,该产品已应用于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助推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迈向全球产业链顶端。

  这种“向新而生”的基因,甚至延伸至星辰大海。湖南赛德雷特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内,一颗50千克级微小卫星刚刚完成组装测试。这家非公有制企业已具备年产150颗小卫星的能力,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遥感、通信等领域。“从零部件到整星制造,我们实现了100%自主可控。”该公司负责这个的人说,公司正与北斗产业园内30余家上下游企业协同,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商业卫星产业集群。

  “在株洲,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集齐生产一台电力机车的上万个零部件。”这句广为流传的“金句”,折射出株洲独特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作为全国首个千亿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所在地,株洲聚集了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等国企龙头,也滋养了联诚集团、世鑫新材等300余家民营配套企业,鼓励支持广大民营企业家振奋精神、创新实干,积极推动民营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形成国企与民企协同发展、携手并进的共生格局。

  在株洲,联诚集团的发展史堪称产业链共生的典范。“我们与主机厂同步研发,重点服务于铁路机车、动车组和城轨车辆三大产业领域,凭借协同创新和产业链优势,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主动。”企业负责的人介绍。企业成长与产业集群发展同步,联诚集团2024年出售的收益达到42.65亿元,已成为国内轨道交通装备部件行业核心部件供应商与区域经济重点发展的优势企业。

  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在茶陵贵派电器体现得更为直观。走进企业智慧工厂,60多台高精度注塑机全速运转,AGV小车自动搬运成品,整个车间仅有10余名技术人员监控屏幕。这一蜕变源于中车株洲所的技术赋能——通过导入智能生产管理系统,企业人均年产值从30万元跃升至120万元。“央企带民企不是简单的订单合作,而是从管理流程到技术标准的全方位赋能。”茶陵县产业链对接联络站负责这个的人说,当地已推动懿鹏科技、晶辉电子等20余家民企与央企共建产学研平台,实施技改项目10余个。

  这种“拆围墙、聚链群”的生态,甚至催生出共享经济新模式。株洲高新区搭建的“设备共享平台”,将592台(套)高端检测设备向中小企业开放。菲仕绿能公司曾为拉力测试犯难,在平台预约后,当天下午便完成测试,费用仅为自购设备的十分之一。“这相当于为企业建了个‘共享厨房’。”高新区负责人打了个比方,平台每年为中小企业节约研发成本超2000万元,加速了创新成果转化。

  “企业难题就是城市考题。”这句话在株洲绝非空谈。在天台山庄,清晨的鸟鸣格外悦耳,在氤氲的剁椒香气中,市委书记、市长与三一硅能、唐人神等非公有制企业负责人围坐一桌,米粉热气中碰撞出发展火花。这种“早餐会”已举办30余场,企业提交问题,会后生成督办清单,问题办结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

  联诚集团曾在某次早餐会上抛出“国家级项目申报难”“资产划转流程慢”等6大问题。5天后,市纪委监委、行政审批服务局等30多个部门负责人集体上门,将会场搬到企业车间。“原本需要1年的审批流程,28天就全部搞定。”集团负责人感慨,这种“急企业所急”的效率,为公司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政策扶持同样相当给力。株洲相继出台“民营经济10条”“招商引资28条”等政策。构建从初创孵化到上市培育的全周期服务体系。针对民企融资难题,株洲畅通多元化融资渠道,发展多层次长期资金市场和多元化股权融资,培育壮大私募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搭建科技、产业、金融对接平台,疏通资金直达实体经济的渠道。在2024年7月的市金融助推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上,60余家投融资机构与株洲沃顿科技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200余项科技成果找到“资本伯乐”。

  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优化服务的着力方向。株洲探索构建“企业办事不求人”机制:组建市客户服务中心,通过驻企特派员及联络员机制、产业链机制、县市区机制,以及市长热线、客户服务专线、制造名城早餐会、制造名城微信群等多条途径,全方位开展企业问题的受理、交办和督办。全市落实“不刁难企业负面清单”,深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审批服务“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15%以上。

  大道至简,实干为先。从硬质合金AI实验室里的数据洪流,到北斗产业园的卫星生产线;从早餐会上的米粉香气,到共享平台里的一派繁忙……株洲民营经济的崛起故事,既需要政府甘当“店小二”的制度创新,也离不开产业链协同共生的生态培育,更源自于企业家敢为人先的创新闯劲。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青山”,党和政府是企业的“靠山”。要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靠山”更稳、坚如磐石,实现“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目标,需要包括非公有制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一同努力。

  正如市委书记曹慧泉在此次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会上所说的: “创新是株洲作为新型制造业城市的基因。株洲的产业生态非常好,各产业链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企业家之间互帮助互助,交融共生,充满了许多活力。”“市委市政府将逐步提升治理能力、优化政务服务、打通痛点堵点卡点,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发展。”

  我们坚信,株洲的广大民营企业家一定会胸怀大局,以恒心办恒业,以责任担重任,与株洲一起并肩同行、携手奋进,不断绘就城与企“双向奔赴”的壮美画卷!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89-1696-2723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89-1696-2723

二维码
线